close

 

Y先生每週至少會找一天利用不同的路線上下班。

有時候提早一些出門,有時候提前一站走路回家;

或選擇刻意繞路,一邊走一邊環顧四周,不管是施工的捷運工程、配合花博綠化的街景,

或是商店招牌,只要覺得新奇,就馬上記錄下來,即使之前曾走過的路,

也會試著把現在的景象跟以前經過時做個比較,確認這段時間發生了什麼變化。

哈佛企管研究所曾對賈伯斯等具創新特職的企業家進行分析,

結果顯示這類創意型企業家與一般人不同之處就在於他們總是不安現狀,

所以經常在尋找各式新的可能,也因此他們願意比一般企業投入50%以上的時間,

投注於開發發現新事物的活動上,在不斷實驗的過程中創造各式新的體驗,

就像愛迪生,在發明電燈泡之前也一直以至少知道了N種東西行不通的想法鼓勵自己,

實驗是他們搜集各項資訊的機會,藉由這個機會來開發自己的洞察力。

也是所謂的「梅迪奇效應」,封閉的中古世紀,

因為神學禁止領域外的發展,所以具有不同知識的人才完全禁止交流,

梅迪奇家族選擇大膽資助、庇護無法滿足現狀的人,

因而促成了藝術、科學、哲學等各領域交融,開啟了文藝復興復興時代,

米開朗基羅就是當時有名的代表人物,同時是建築師、畫家也是位詩人。

我們多半不喜歡脫離自己常走的路線。

因為這條路線可能是你嘗試了多次之後,覺得最方便也最快速的路,

相對的來說,改變的不可控因素太多了,如果因為迷路而遲到了怎麼辦?

這條線的公車很繞路,需要多花半小時才能到家,

好像有點浪費時間?開頭案例提到,這樣的變化只需一周找一天來實行就可以,

並不是要每天都規劃戰戰兢兢的路程。

而且變更上、下班路線這種小事比鼓起勇氣辭職出國進修,

或者是努力加班排開事情去長途旅行容易實行多了!

因為每週一次的小變化就足以引發我們追求變化的本能,

而小挑戰更會帶來新挑戰,同時讓我們維持敏銳的感覺。 

 

《富人不說,卻默默在做的33件事》點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觀點,

「微小」有兩種意義。

 

可以因為「微不足道」而不去做,

也可以把它當成非常容易就可以做好的一件事。

 

還有保持聯絡的小學同學嗎?他們現在過得如何?

從事什麼職業?在哪裡買了房子?

七八歲時,你們曾經坐在同一間教室被同一位老師教導,

為什麼現在形成了這樣的差異呢?

現在,我們都在職場吹奏著自己的進行曲,

這些日常生活中的微小差異,將界定你我之後的模樣!

 

 

 

今天開始,創造你的「微小差異」:

  1 先撥出時間,實現微小的差異:以早晨時間為最佳

  2 選擇眼前看得到的東西閱讀:什麼內容都可以

  3 在心中植入微小差異的種子:不需要太深奧

  4 在身邊找出實踐微小差異的機會:找不到也沒關係

  5 觀察周邊的人有什麼微小的差異:不需特別挑選優劣

  6 在常用的筆記本上記錄今天的微小差異:可以只寫下簡單的感覺

  7 告訴自己,又是成功的一天:同時對明天的小小成功感到樂觀

  8 在一個月內以1~7的方式實踐微小的差異:偶爾跳過也沒關係

  9 試著找出還未實踐的部分:最好有充裕的時間\

  10 重讀念過的書,回顧這段時間的資產

  11盡情地讚美自己

 

article is from her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eersClai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