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開始連著三天是個long weekend,這樣的禮拜五,理當開開心心;
沒想到我自認ok卻仍不夠完美的流程圖/Framework,加上老闆整天一堆臨時起意丟來的鎖碎雜事,
雖沒見到清潔工,但仍是在冷氣都關了的六點鐘才離開辦公室。
R 說:"幸好今天沒下雨, 否則妳腳步不就更沉重",
我說:"即使沒下雨,也一點也減少我的沉重,我手裡可是提著重重的PMBOK呢"。
其實一時手癢,整個桌面的文件,都一並提著帶回家了。
沿路經過許多酒吧,歡笑裡夾雜著酒精的味道,
我卻想著等一下是不是要把跟C 討論完的東西作一作;
倒也並不是我認真,而是我總是好怕自己忘記阿,一些重要的事,
我總得寫下,然後不斷提醒自己去作,
如此一來,不斷地想著也是著困擾,那倒不如早點作一作呢。
回到家,這麼想著,想著,連下廚也沒了勁。
打開冰箱,反正也沒什麼存糧。
邊想著晚餐要吃什麼,邊轉開電視,這才發現日本大地震的消息。
電視裡如同電影情節的大海嘯影像,使我想起以前921發生之後,
媽媽跟我們約好,若之後再發生什麼''重大災難'',然後剛巧我們都無法碰面(在外地工作等等),
我們得先想好一個地點去會面才行 - 搞的好像世界末日電影情節。
不知怎的思緒轉到世界末日、生命好脆弱、人生好短暫的這一些想法後,
當我眼光再跳回那一袋沉重的文件時,忽然也就不太在意,不太煩惱了;
試著若是我遇到了像這樣子的大地震,畫什麼流程圖、搞什麼Framework,這種小事,我還會在意嗎?
我想起書上看到的一則小故事。
印度一個著名的哲學大師,有一名總是牢騷滿腹、怨天尤人的學生,
為了開導這個學生,大師有天把他叫到跟前來,
拿了鹽和一杯水,請他抓一把鹽放在水裡。
學生照作了,大師然後叫他將那杯鹽水喝下去。
大師問,味道如何?學生皺著眉說:「鹹的發苦」。
大師這時又叫學生將一把鹽放在缸中,再叫他嚐嚐味道,學生說,有一點點鹹。
大師將他帶到一面湖前,叫他將剩下的鹽都撒下去湖裡,再試試味道,
什麼味道,大師問。「好像一點鹹味也沒有了」學生回道。
哲學大師於是說:「一個人生活中的不快和痛苦,就像這鹽的鹹味。
我們所能感覺和體驗的程度取決於我們將它放在多大容器裡,
所以,當你處於痛苦時,請開闊你的胸懷。」
不久前讀到的這則小故事,
讓我不自覺地把此時的心情聯想在一起。
原來我剛剛一瞬間的舒坦就是這麼回事阿。
我們的胸懷,就是生活裡的容器,
有了寬廣的胸懷,一切的不快和煩惱都將顯的微不足道,
就像那一把撒進湖裡的鹽一樣,再也嚐不出鹹味。